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领域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回应时代主题,解决现实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现实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心任务。经过长征洗礼,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发展成为全民族先锋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将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结合,将政治国家建构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统合,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形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将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开展民族识别,推进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本框架,形成党的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是中华文明大一统理念的现代转型,是对西方传统民族国家理论的全面超越,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进一步坚定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论自信。